辽宁社区网 首页 科教卫生 查看内容

76岁老人遭遇第三次血栓 多学科30余名医护两小时抢回生命

2025-5-14| 发布者: 辽宁社区网| 查看: 76| 评论: 0|来自: 沈阳日报

前几日,一位七旬老人遭遇第三次血栓,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(沈阳市胸科医院)急诊科、神经中心、CCU(心脏重症监护室)、导管室,多学科30余名医护人员接力守护,从发病到血管再通,抢救治疗全程仅用2小时19分钟。“第三次血栓,又是76岁的老人,血管条件差到极致,但我们必须赢,因为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希望。”医疗团队术后坦言。512日,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。

凌晨突发

七旬老人倒在床边陷入昏迷

59640分,76岁的杨先生在家中突发险情。老伴发现他倒在床边,意识模糊、吐字不清,甚至出现二便失禁。这已是老人近十年内第三次遭遇血栓危机——2017年、2021年两次在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(沈阳市胸科医院)神经中心通过溶栓治疗脱险,而此次发病更为迅猛,家属立即拨打120,同时联系女儿赶往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(沈阳市胸科医院)急诊科会合。“接到电话时,我们的心都揪起来了!前两次溶栓后,父亲一直按时服药,谁也没想到血栓会第三次‘偷袭’,而且来得这么急!”杨先生女儿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。728分,急救车呼啸驶入医院,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正式拉开帷幕。

黄金45分钟

多科室“一键启动”织密抢救网络

“患者左侧肢体完全瘫痪,初步判断急性脑卒中!”急诊科医生才晶与神经中心医生孙丽无缝对接,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、凝血功能、血常规等基础检查,同时开启“脑卒中绿色通道”。730分,CT室加急扫描;740分,放射影像中心内,神经中心主任陈敬、景雪峰盯着屏幕眉头紧锁: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完全闭塞,且血管远端可见一枚黄豆大小血管瘤,随时可能破裂。“需立即启动动脉取栓!”陈敬一声令下,导管室、麻醉科、CCU(心脏重症监护室)同步响应。护士王爱萍一路小跑准备导尿包、留置针,导管室技师调试取栓导管,这场涉及急诊科、神经中心、影像科、导管室的多学科协作,在45分钟内完成从接诊到手术准备的全部流程。

生命接力继续

多团队定制“防栓+护脑”方案

8时整,手术正式开始。景雪峰手持导丝导管经股动脉,在直径仅2毫米的脑血管中“穿针引线”。“注意!血管迂曲段接近血管瘤,动作轻柔避免骚扰血管瘤!”导管室内,心电监护仪滴答作响,所有人的目光紧盯着血管造影屏幕——堵塞部位像一团“淤泥”死死堵住大脑中动脉,而旁边鼓起的血管瘤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颅内出血。

840分,取栓导管精准抵达病变部位;845分,血栓捕获,抽吸……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。859分,当黑色血栓被完整抽出的瞬间,屏幕上停滞的血流突然“流动”起来,手术室里响起欢呼声。术后2小时,杨先生意识逐渐恢复,能清晰喊出女儿的名字。三次血栓发作,老人能恢复到如此状态,堪称生命奇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