箱子书屋 发表于 2013-10-18

“汉字听写”有必要那么刁钻吗

自8月初开播以来,中央电视台的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》持续升温,考倒不少“神孩子”“遄飞”“穷蹙”“小簟”“圩顶”“踵见”“兢惧”等从古诗词、文言文或近现代文学经典中“请”出来生僻词汇,让观众直呼“题目变态难”。(10月14日《北京日报》) 在汉字书写能力不断下降,在国人的汉字自豪感、文化传承意识不断弱化的当下,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》对于汉字的健康发展,的确是一种积极推动和拯救。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“过犹不及”,为了提高所谓的听写能力,专家和评委们陷入了刁钻古怪、极其所难的圈子中,怎么样刁难孩子怎么样搞,怎么样晦涩难懂就怎么样写,让这些初二的孩子们陷入了无所适从、头脑发蒙的态势中,还是有点“过”了。毕竟,汉字听写大会是为了唤醒迟钝的汉字发展自豪感,提高国人的书写汉字能力,而不是为了考倒孩子,追求所谓的汉字书写冠军、亚军等虚荣。 说得再坦荡一点,《汉字书写大会》这一档节目,应该是一个汉字的文化发展和传承平台,深层内涵更在于让人们学习汉字的写法和书法,体会到更多的传统美、均衡美、宁静美、恬静美。体会“慢书写”中潜藏的缓慢的节奏、悠然的姿态,充满了芳香的松墨韵味,以及心情平和的淡定情怀,正如歌曲《中国娃》所唱到的,“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,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;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,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。”从汉字书写中,得到历史和人文内蕴的提高。 而联系到节目中的晦涩古怪:偏难的书写、写不出来的尴尬,显然将汉字听写当成了一种振振有词的娱乐道具,一种收视率手段,一种无形的商业化运作,大众所期待的“拯救汉字书写能力”的初衷,可能也会受到扭曲和疏忽。《汉字听写大会》走这种俗浅路线,可能会走向庸俗。 笔者以为,为了给汉字书写提供一个健康、理性、富有指导性的电视平台,《汉字听写大会》应该摈弃这种偏难古怪的发展方向,比如,可以在强调会写的同时,写得好看一些,具有书法美,结构美,多强调书写者的审美水平以及美的书写能力;还可以在强调会写的同时,多向大众传播文化继承、汉字发展简史等,讲讲某个汉字的来源等,让更多人了解汉字发展的源远流长的历史,深厚的文化底蕴,要比这种“古怪崇拜”更有意义,更有发展和指导价值。(耿银平)

深秋红叶 发表于 2013-10-18

现在拜金主义的孩子们已经不注意这些古典文学了。三本线的学子们大多数不会唐诗宋词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“汉字听写”有必要那么刁钻吗